677亿市场!短剧如何靠3分钟一个爽点、打败长视频的“猪食论”

还记得四年前,在一次行业论坛上,腾讯视频的高管孙忠怀痛斥短视频是“猪食”,认为“这种反智低俗的娱乐消费者真的是把一代人的审美水平拉下去了!”

时间快进到 2025 年。当年高管口中的“猪食”——短剧,以摧枯拉朽之势,将爱奇艺、优酷、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的市场份额啃食殆尽时,不知他作何感想?

QuestMobile 数据显示,截至 2025 年 6 月,以红果短剧为代表的短剧平台月活用户已突破 2.12 亿,同比增长 179%,首次超越了优酷等传统长视频平台。艾瑞咨询预测,短剧市场规模将达到 677.9 亿元,每两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在看短剧。

IMG_256

昔日的精英对决草根,如今草根逆袭,甚至反过来让长视频巨头患上了“短剧焦虑症”。这出看似荒诞的文化逆袭显现,究竟藏着哪些商业的底层逻辑?

01

碎片化时间的“情绪速溶剂”

短剧的崛起,是精准击中了当代人稀缺注意力的痛点。

现代人的生活,像一部按下了 2 倍速的电影,通勤、午休、睡前、带娃等留下的只是一个个零碎的时间边角。长视频平台一部动辄一两个小时,剧情拖沓的剧集,要求用户投入连续的专注时间,这在速食文化盛行的今天,显得过于奢侈。

短剧则不然。它将内容生产压缩到极致。单集 1-2 分钟,一周拍完 100 集,制作成本低至 10-15 万元。更核心的是它叙事上的短平快,“5 秒一个反转,3 分钟一个爽点”,持续的剧情刺激分泌多巴胺,带来类似游戏的即时满足感和成瘾性体验。它不是需要细嚼慢咽的山珍海味,而是可以随时来一杯的情绪速溶剂,完美契合了碎片化时间的情绪释放需求。

长剧的曲高和寡,最终败给了短剧的即时共鸣。

02

长视频的“吃相”与短剧的免费逻辑

如果说用户需求是短剧爆发的土壤,那么长视频平台对用户体验的傲慢,就是短剧逆袭的助推剂。

IMG_257

用户对“爱优腾”的抱怨,集中在两个字“消费套娃”。开通了基础 VIP,却仍需观看会员专享广告。暂停视频时,全屏广告立刻弹出,最令人不满的是,为了看清屏幕,普通会员被迫升级到更高级别,甚至投屏功能都被严格限制。这种层层加码的收费模式,严重消耗了用户信任。

以腾讯视频《庆余年3》推出超前点播为例,平台将独播权作为筹码,转而向用户进行“二次收割”。这种急功近利的“吃相”,让用户颇为反感。

反观短剧,以红果短剧为代表,直接打出免费好剧的旗帜。它们采用“免费+广告”或“单集解锁”模式,用户通过看广告或签到就能免费追剧,甚至新用户观看还能提现,实现了流量向现金的反向转化。

当长视频还在用会员专享的镣铐束缚用户时,短剧已经用免费观看的甜头,成功收割了下沉市场的用户。

03

精英的困境与草根的逆袭

长视频平台在资本的裹挟下,陷入了精英化内容的困境。为追求高口碑、高流量,平台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悬疑、历史等严肃题材,试图打造现象级爆款,却常常因曲高和寡而流失普通用户。

IMG_258

短剧则走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草根逆袭之路。它从网络文学 IP 中汲取养分,以赘婿、霸总、穿越、虐恋等题材,精准满足了下沉市场,尤其是 45 岁以上中老年用户的娱乐需求。它的内容不追求深刻,但求极致的爽感,它贩卖的是情绪价值。

更重要的是,短剧依靠强大的内容供给量,形成了以量取胜的竞争优势。而长剧的制作周期长、投入大、回报慢,已然式微,甚至爆款 IP 枯竭成为长视频平台的集体焦虑。

短剧的出现,将内容生产的话语权从流量明星+大制作的精英模式,部分转移到了懂用户情绪的编剧手中。正如有人所说:横屏大剧永远是演员拿得最多,编剧不被看见,钱在哪里,人才就在哪里。

04

短剧的“精品化”与长视频的“自救”

短剧的野蛮生长时代正在向“精品化”转型。从土味狗血到《逃出大英博物馆》等现实题材引发社会共鸣,短剧正在证明其承载更深刻文化内涵的可能性。

面对短剧的冲击,爱优腾芒等长视频平台也开始了自救。

爱奇艺将极速版 App 改为爱奇艺微短剧,腾讯视频、芒果 TV 纷纷推出微剧场,试图以长剧的制作经验,打造精品化短剧。

芒果 TV 将《密室大逃脱》《乘风破浪》等综艺 IP 衍生为短剧,试图将圈层流量转化为短剧用户。腾讯视频依托阅文集团的 IP 储备,快速批量生产短剧。

爱奇艺甚至官宣布局线下乐园,试图通过“沉浸体验+IP 消费”来描绘第二增长曲线,但面临 IP 持续供给和运营能力的巨大挑战。

然而,这些举措能否奏效,核心仍在于能否放下精英的身段,真正理解用户需求。当红果短剧通过免费看剧还赚钱横扫下沉市场时,许多长视频平台仍将短剧内容捆绑在 VIP 会员体系内,本质上是沿用旧思维,难以对抗免费带来的冲击。

长视频平台的困境,远不止于短剧的冲击,更是其经营理念和用户策略的失误。

短剧的崛起,与其说是内容形式的变革,不如说是时代情绪和用户心理的胜利。

在一个“时间碎片化、注意力稀缺化”的时代,用户的精神愉悦才是最硬的通货。短剧以其高效、即时的情绪价值,完成了对传统影视行业的颠覆。

当年的“猪食论”,是长视频平台对用户选择和下沉市场需求的傲慢与偏见。如今,短剧以其惊人的市场体量,给所有内容生产者上了一课。

谁能更好地适应快节奏生活下的用户心理,谁就能在未来的文娱市场中占据先机。

你以为的”猪食”,正在喂饱这个时代最饥渴的受众。